| 首頁 | 簡介 | 常見問題 | 健康資訊 | 產品 | 訂購 | 連絡我們 |

 

 

巧克力情人節

 

黃頂立 DEENG-LIH HUANG, Ph.D.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有機化學博士
E-mail: dh459@columbia.edu 
(電腦字數統計:中文字 2,988,英數字 135)

 
情人節為何流行送巧克力?

生為中國人的立即好處是一年可以過兩次年和兩次情人節。在西洋情人節,巧克力是最受歡迎的禮物之一。然而,你有沒有好奇過西洋情人節最受歡迎的禮物之一,為什麼不是香蕉而是巧克力呢? 

原來,巧克力的背後是有一些神秘的力量。有一些報導曾經指出,巧克力對女生有致命的吸引力 -- 是女生最酷嗜的食物中的排名第一,尤其是在月經期間。此外,巧克力不僅含有大麻類分子會令人感覺快樂,還含有苯乙胺醇(phenylethylamine)分子會模仿戀愛時的腦部化學,因為戀愛時腦部的苯乙胺醇(phenylethylamine)分子會增加。

這些報導竟然都被花心的比爾 (Bill) 瞎貓踫死耗子的看到,使得比爾的花心像坐踫踫車般的踫踫亂跳,異常性奮。於是,比爾便開始用巧克力來誘拐女生,而且這招竟然奏效。

有一回比爾出差到西班牙,看到紅磨坊裡秀色可餐的卡門,性奮的花心怒放,便對卡門祭出巧克力的致命吸引力。不過,巧克力對秀色可餐的卡門卻發揮不了作用,使得比爾只能抱著踫踫亂跳的花心在一旁目瞪口呆、無奈的乾垂涎三尺。

酷嗜巧克力的原因

比爾很奇怪巧克力的致命吸引力,在美國老家不管是對希拉蕊 (Hilary)、莫妮卡 (Monica) 或其他族繁不及備載的女生們都屢試好爽;然而,為什麼到了西班牙,卻對秀色可餐的卡門就不管用呢?比爾便請賓州旭朋斯堡 (Shippensburg) 大學的 D Zellner 幫忙尋找答案。

Zellner 等人在 1999 年食慾 (Appetite) 期刊的一項研究,便對 240 名西班牙和 178 名美國大學生做一項問卷研究。結果發現美國大學生中,男生有 60% 酷嗜鹹的或肉類食物,而女生則有 60% 酷嗜甜的食物。至於對西班牙的大學生,研究結果也是類似,大多數的男生酷嗜鹹的或肉類食物,而大多數的女生則酷嗜甜的食物。這個結果建議,男生和女生對食物的酷嗜可能有生理上的基本差異。

在酷嗜甜的食物中,美國大學生有接近 50% 的女生酷嗜巧克力,而男生卻低於 20%;至於西班牙大學生,男生和女生都只有約 25% 的人酷嗜巧克力。所以,酷嗜巧克力者的比例,美國大學女生約是西班牙大學女生的一倍。這個差異顯示,普天下的女生並不是因為天生生理上的原因而酷嗜巧克力。

美國女生酷嗜巧克力的原因可能跟文化和商業行銷有關。巧克力在美國十分風行 (美國每人一年平均吃 6.5 公斤),但在西班牙卻不是。同時,一窩蜂是人類心理學的已知現象。所以也許是美國文化的熏陶和商業行銷,造成美國女生特別喜歡一窩蜂酷嗜巧克力。而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酷嗜食物,所以如果想當到世界各國獵取異國芳心的花心比爾,顯然是需要做很多功課的。

巧克力的化學成分還是口感令人酷嗜?

此外,在 1994 年生理行為 (Physiol Behav) 期刊,賓州大學的 Michener 和 P Rozin 曾做一項世界首次的研究,尋找巧克力令人酷嗜的原因,究竟是巧克力的化學成分還是口感所造成的。他們給酷嗜巧克力者在酷嗜時吃三種實驗物 -- 巧克力、無巧克力的化學成分的白巧克力、無味道但含巧克力的化學成分的可可粉膠囊。結果發現白巧克力可緩和酷嗜,但可可粉膠囊卻無作用,所以巧克力令人酷嗜的原因不是巧克力的化學成分,而是口感所造成。

至於有些報導建議酷嗜巧克力者藉由吃巧克力來治療憂鬱,尤其是女性月經來之前的憂鬱,因為巧克力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腦部的血清素 (serotonin,也叫 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縮寫 5-HT) 量,而血清素量多會感覺快樂,量少則憂鬱。不過,很多其他食物也含碳水化合物,所以這解釋不通。因而,又有報導建議是苯乙胺醇分子的功效 (安非他命即苯乙胺醇類分子),但義大利臘腸 (salami) 也有同樣功效,所以這還是解釋不通。

巧克力的神秘色彩?

除了文化的熏陶、成功的商業行銷和好吃的口感外,巧克力是西洋情人節最受歡迎的禮物之一的背後,還有什麼可能的神秘色彩呢?

談到神秘色彩,有一個著名的神秘遺跡是在塔巴斯哥 (Tabasco) 已經樹立了三千多年的人頭雕塑巨石。這項著名的神秘遺跡就是歐美克人 (Olmecs) 的傑作。雖然不知道巧克力和這項神秘人頭巨石遺跡有什麼超友誼的關係,歐美克人 (Olmecs) 可能就是最早使用巧克力的人。阿茲特克人 (Aztecs) 稱巧克力飲料為 cacahuatl -- 也就是「可可水」的意思,而馬亞人 (Mayans) 則稱之為 chocol haa -- 也就是「熱水」的意思。林奈把可可樹的學名叫 Theobroma cacao,其屬名 Theobroma 是源自希臘文「神的食物」,而種名 cacao 則是沿用土著用語。巧克力被認為是新大陸送歐洲最有價值的禮物 -- 巧克力可能是哥倫布在 1502 年第四次航海到新大陸時帶回歐洲。

不管巧克力有沒有致命的吸引力,如果你想在情人節送巧克力,讓你的情人知道你效法比爾捧著踫踫亂跳的花心送的巧克力,不僅是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寶貝,而且是「神的食物」,或許也可幫你敞開情人踫踫亂跳的花心呢!

吃糖果或巧克力可延年益壽?

噢!如果情人黔持不願敞開踫踫亂跳的花心時怎麼辦呢?沒關係,不要情不自禁的無奈,先讓你的情人嘗點甜頭,讓你的情人知道吃巧克力可延年益壽。

哈佛公衛學院的 I-M Lee 和 RS Paffenbarger 在 1998 年英國醫學期刊 (BMJ) 的一個研究,指出吃糖果或巧克力可能會延長壽命。他們對 7,841 名 1916 年至 1950 年就讀哈佛大學部的校友做問卷研究。這些人的平均年齡 65 歲。其中不吃糖果組有 3,312 人,而吃糖果組則有 4,529 人。不吃糖果組比吃糖果組較年長、較瘦、抽煙較多、喝酒較多、吃紅肉和青菜較少、吃維他命補充品較多。

在 1988-1993 年這五年間死亡的人數,不吃糖果組有 7.5% (247 人),而吃糖果組則有 5.9% (267 人)。調整去除其他干擾因子後,發現吃糖果組的死亡風險,比不吃糖果組減少 27%。再進一步細分,發現吃糖果次數愈多,並沒有進一步減少愈多的死亡風險。每月吃糖果 1-3 次的死亡風險比不吃糖果組減少最多,達 36%;每週吃糖果 1-2 次居中,減少 27%;而每週吃糖果至少 3 次,則只減少 16%。用活到 95 歲的生命表分析,發現吃糖果組比不吃糖果組平均多活 0.92 年。不過,這個研究不能分辨吃糖果組是吃糖果或巧克力。

巧克力的酚類抗氧化劑

他們推測這研究結果可能和巧克力的酚類抗氧化劑功能有關。巧克力含有高量酚類抗氧化劑,可增強免疫和去除壞膽固醇。根據 1996 年 Lancet 期刊的一項研究,一杯二大匙 (7.3 g) 巧克力粉泡的飲料所含的酚類抗氧化劑有 146 mg,一條 41 g (1.5 oz)的巧克力有 205 mg,而一杯 140 ml (5 oz) 紅酒則有 210 mg。不過,巧克力酚類的抗氧化劑功能比紅酒酚類更好。在相同濃度下 (5 mcmol/L),巧克力酚類對壞膽固醇 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抗氧化功能為 75%,而紅酒酚類則只有 37-65%。然而,很多水果也含大量抗氧化劑,也許抗氧化劑不足以完全解釋吃巧克力和延年益壽的關連。

同時,他們也無法解釋為何吃更多糖果或巧克力不能進一步延長壽命。如果真的和巧克力有關,巧克力也含高量的脂肪和糖,例如美國暢銷的巧克力,每 100 公克約含總脂肪 31 公克,其中飽和脂肪 17 公克,糖 50 公克,所以吃多了當然不好。

這個研究只是個初步研究,雖然很有趣,但是否真的和吃糖果或巧克力有關,可能很有爭議,需要更多、更嚴謹的研究來證實。

巧克力的大麻類分子

腦部的神經細胞會釋放一種壽命很短的分子叫 anandamide,可以和腦部的大麻類受體結合,產生快樂陶醉感覺。根據 1996 年自然 (Nature) 期刊的一個美國研究,巧克力含有微量的三種大麻類分子,每公克巧克力粉含 0.5-90 mcg [微克,1 g (公克) = 1,000,000 mcg]。巧克力的大麻類分子可和腦部的大麻類受體結合、或抑制 anandamide 的分解,而產生快樂陶醉感覺或渴望吃巧克力的感覺。

不過,1998 年自然 (Nature) 期刊的另一個義大利研究指出,除了巧克力外,較不會產生快樂感覺的牛奶也含有微量大麻類分子;同時,大麻類分子並不會活化腦部的大麻類受體結合,但會抑制 anandamide 的分解。1996 年的美國研究人員也同時回應指出,抑制 anandamide 的分解可造成 anandamide 的量堆積增加,因而可產生快樂陶醉的感覺。

巧克力的多角習題

1998 年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 (Proc Natl Acad Sci USA) 的一個研究顯示,大麻類分子可抑制乳癌細胞的增殖。1998 年自然 (Nature) 期刊的一個研究顯示大麻類分子可止痛。1997 年臨床研究期刊 (J Clin Invest) 的一個研究顯示,anandamide 有血管放鬆和腎調節的功能。也許巧克力的大麻類分子和延長壽命也有關,而太多量可能不能進一步延長壽命。

不管巧克力有沒有致命的吸引力能夠敞開情人踫踫亂跳的花心,巧克力除了是披了神秘色彩外衣的「神的食物」、可讓情人嘗點甜頭外,似乎還有理了還更亂的多角習題尚待研究。

 

(Written on 01/17/2001.) 

 

© Copyright 2001-2002 DEENG-LIH HUANG. All rights reserved. 

 

Posted on 01/11/2002.

 

Disclaimer: 本文版權為作者所有。文章內容是作者的責任,本網站或健康族股份有限公司和文章內容無關聯並對文章內容不負責任。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author.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author. This web site or Health Family Corporation have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have no responsibility over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邀稿

 

| 首頁 | 簡介 | 常見問題 | 健康資訊 | 產品 | 訂購 | 連絡我們 |

© 2001-2002 健康族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所有資訊僅打算供一般知識參考,並不打算診斷、治療、治癒或防止任何疾病或取代任何醫療指示。有任何健康問題,請一定要儘速求醫。要開始一個新的健康療法時,請一定要先咨詢健康醫療專業人員。
© 2001-2002 HEALTH FAMIL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information is intended for reference of general knowledge only and is not intended to diagnose, treat, cure or prevent any disease or to substitute for a medical advice. Please make sure to seek prompt medical care for any specific health problems. Please make sure to consult a health medical professional before starting a new fitness regi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