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健康族-寶寶愈重 成人後愈不健康?
 
 

| 首頁 | 簡介 | 常見問題 | 健康資訊 | 產品 | 訂購 | 連絡我們 |

 

 

健康太空船-7:寶寶出生體重輕,成人後易罹患糖尿病 如何設定寶寶未來程式?

 

黃頂立 DEENG-LIH HUANG, Ph.D.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有機化學博士
E-mail: dh459@columbia.edu 
(電腦字數統計:中文字 3,250,英數字 171;有 5 個表)

 

在《健康太空船》的右前方,看到砰的一簇血紅《喇叭花》從《油果絲辣尾牙》(Yugoslavia)衛星的裂脊柱湧爆出來後,Oh, my God! 血紅《喇叭花》的微軟程式又當了,滴出滴滴甜甜的血紅糖蜜,招惹來群群蒼蠅隕石的親吻又親吻。親吻又親吻中,一個蒼蠅隕石親吻到《喇叭花》媽媽連比爾蓋茲都望麈莫及的禦色預設程式,轟一聲回響,《硬速能特》(Insulant 絕緣物) 流星的表兄《硬速靈》(Insulin 胰島素) 流星沖射出來,360 度油遊滑溜一圈,形成一片絕緣彩色保險套,絕緣掉蒼蠅隕石的親吻又親吻。

「巴克假設」的回響

就在這親吻不親吻的絕緣時刻,《健康太空船》偵收到很多有關五月談的「巴克假設」的回響。其中最大的立即回響,是在 5 月 23 日板橋又有一位 6100 公克巨嬰哇哇落地,而且是自然分娩,這位媽媽的程式設計功力真是令比爾蓋茲望麈莫及。

在生命初期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是具有可塑性,一個簡單例子,就是嬰兒頭部若長期一直平躺,就會成扁平頭。除了基因外,環境等外來因素也可如設定程式般的塑造改變身體的內外部構造和功能。像「巴克假設」的出生或一歲體重輕,會增加成人期許多疾病的罹患率和死亡率,就被認為是源於胎兒期營養不足,為適應這營養不足,胎兒於是在內分泌、生理和代謝等做持續調整,因而降低胎兒在子宮內的成長發育,造成出生體重輕、或身體瘦或短。

胎兒期營養不足與糖尿病

然而,胎兒發育期的調整和成人期的生理調整不一樣,胎兒發育期的調整可導致身體構造和功能的永久改變。例如史諾也客 (A Snoeck) 等人在 1990 生物嬰兒期刊 (Biol Neonate) 和達銳 (S Dahri) 等人在 1991 糖尿病期刊 (Diabetes) 的動物研究,顯示讓兩組懷孕的老鼠吃相同熱量的飲食,吃蛋白質受限制的飲食組所生出的下一代,除了出生體重較輕外,胰臟的b-細胞質量也變小,胰島血管形成也減少,及胰島素反應也受損。而且,部分這些在胎兒時期營養失調所造成的損害是不可逆的,即使出生後提供正常的飲食一直到長大,仍無法使胰島素反應恢復正常,因而只能無奈的罹患糖尿病。

出生體重愈輕,成人後糖尿病風險愈高

 

表一:兩種糖尿病的一些臨床特徵

糖尿病分類 第一型糖尿病 (Type I DM) 第二型糖尿病 (Type II DM)
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 (IDDM) 或幼年型糖尿病 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 (NIDDM)
最常發生年齡 30 歲以下 30 歲以上
雙胞胎同時發生的機率 不超過 50% 大於 90%
和肥胖關係 無關 非常強烈

  

糖尿病有兩種 (表一),最早發表出生體重輕,成人時易罹患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 (NIDDM)的是劍校大學的嘿噢斯 (CN Hales) 和巴克 (DJ Barker) 等人,在 1991 年英國醫學期刊 (BMJ)。他們對 1920-1930 年生的 468 名英國男性研究,發現有葡萄糖耐受性損害或糖尿病的 93 人,有較輕的出生體重和一歲體重。葡萄糖耐受性損害的罹患率,從一歲體重低於或等於 8.16 公斤的 26%,逐降至一歲體重大於或等於 12.25 公斤的 13%;而糖尿病的罹患率,則由 17%,逐降至 0%。這些都和目前體重無關。同時,血壓不僅和出生體重成反比 -- 出生體重愈輕,血壓愈高;也和血漿葡萄糖濃度有強烈關聯。

「護士的健康研究」是一個還在進行中的十分重要、大規範的長期研究,始於 1976 年,對全美 121,701 名 30 歲 (1946 年生) 至 55 歲 (1921 年生) 已婚女護士研究。哈佛大學的瑞氣愛的花癡 (JW Rich-Edwards) 等人在 1999 年 2 月內科醫學檔案期刊 (Ann Intern Med),再次對「護士的健康研究」分析研究。在 1976 年無糖尿病的 69,526 人中,到了 1992 年有 2,123 人有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

 

表二:出生體重對成人後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風險的影響

出生體重 (公斤) < 2.25 2.25-2.48 2.49-3.15 3.16-3.82 3.83-4.50 > 4.50
出生體重 (磅) < 5.0 5.0-5.5 5.6-7.0 7.1-8.5 8.6-10.0 > 10.0
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風險* 增加 83% 增加 76% 增加 23% 對照組 減少 5% 減少 17%
父母無糖尿病史** 增加 110% 增加  86% 增加 24% 對照組 減少 1%  減少 45%
母親有糖尿病史** 增加 34% 增加 58% 增加 17% 對照組 減少 5% 減少 9%

*調整去除年齡、體重指數、和母親的糖尿病史等干擾因子後。

**調整去除年齡、和體重指數等干擾因子後。

 

 

調整去除年齡、體重指數、母親的糖尿病史等干擾因子後,發現出生體重愈輕,愈會增加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的風險 (表二)。出生體重低於 2.25 公斤者的罹患風險,是出生體重高於 4.50 公斤者的 2.2 倍。再調整去除種族、幼年時家庭經濟狀況、和成人的生活型態等多項干擾因子後,並無顯著改變這關連。

出生體重和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的關連,對父母無糖尿病史者又特別強 (表二),出生體重低於 2.25 公斤者的罹患風險,是出生體重高於 4.50 公斤者的 3.8 倍。而母親有糖尿病史者,這關連則較弱 (表二),出生體重低於 2.25 公斤者的罹患風險,是出生體重高於 4.50 公斤者的 1.5倍。不過,有糖尿病史的母親所生出的嬰兒,仍然是出生體重愈重,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的風險愈低。這和一般研究顯示的有糖尿病史或懷孕期有糖尿病的母親,較易生出有糖尿病的子女和體重較重的嬰兒,顯然不同。

出生體重和乳癌風險的關聯不明朗

有少數研究顯示出生體重愈輕,則乳癌風險愈低。例如哈佛大學的蜜雪兒思 (KB Michels) 等人在 1996 年 Lancet 期刊,對「護士的健康研究」 的 582 人乳癌組和 1,569 人無乳癌對照組研究,發現出生體重愈輕,則乳癌風險愈低 (表三)。這可能和胎兒尺寸較大,所暴露於懷孕期的雌激素也較高有關、或與其他荷爾蒙濃度有關。

 

表三:出生體重對成人後乳癌風險的影響

出生體重 (公斤) < 2.500 2.500-2.999 3.000-3.499 3.500-3.999 > 4.000
出生體重 (磅) < 5.500 5.500-6.598 6.600-7.698 7.700-8.798 > 8.800
乳癌風險  減少 45% 減少 34% 減少 32% 減少 14% 對照組



不過山得生 (M Sanderson) 等人在 1996 年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期刊,對 21-45 歲的 746 人乳癌組和 960 人無乳癌對照組,及對 50-64 歲的 401 人乳癌組和 439 人無乳癌對照組研究,卻顯示對 21-45 歲者,出生體重愈輕和出生體重愈重都可增加乳癌風險;而對 50-64 歲者,出生體重愈重也可降低乳癌風險。調整去除年齡、停經狀況、和母親抽菸等干擾因子後,他們發現對 21-45 歲者,出生體重和乳癌風險成 J 型曲線,也就是出生體重愈輕和愈重者,有愈高的乳癌風險,而出生體重中等者,則有最低的乳癌風險。出生體重低於 2500 公克者,乳癌風險增加 30%;而出生體重大於或等於 4000 公克者,則乳癌風險增加 70%。然而,對 50-64 歲者,出生體重大於或等於 4000 公克者,則乳癌風險降低 40%。

此外,瑞典 Uppsala 大學醫院的愛客邦 (A Ekbom) 等人,在 1995 年國際癌症期刊 (Int J Cancer),對 370 名 40-74 歲知道出生體重,出生身長、胎盤重量和其他出生資料的無乳癌女性的乳房 X 光像研究,發現乳房 X 光像實質有較高乳癌危險者,有較重的胎盤。胎盤是懷孕時製造雌激素的主要器官,胎盤較重可製造較多的雌激素,使胎兒暴露於較高濃度的雌激素,而雌激素會增加乳癌風險,所以胎兒期的高雌激素暴露被認為可增加成人期的乳癌風險。雖然有較高乳癌危險者,也有較重出生體重和較長出生身長,但這關連性卻很弱和沒重要統計意義。

所以出生體重和乳癌風險的關聯還混餚不明朗,需要更多研究進一步剝析。

如何設定寶寶的未來程式?

要設定寶寶的未來程式以避免寶寶出生體重或早產,最重要的是要在懷孕期最初三個月補充葉酸 (folic acid) 0.4-0.8 mg (毫克) 和鋅 (zinc) 15-20 mg。扁地區 (A Bendich) 等人在 1997 年的西方醫學期刊 (West J Med) 一研究,顯示所有生育年齡女性每日服用含葉酸 0.4-0.8 mg 和鋅 15-20 mg 的綜合維他命,約可降低體重不足或 (和) 早產兒的機率 18-80%。這裡有「葉酸服用量」和「服用時間」兩個關鍵。

葉酸服用量」由所謂的「飲食均衡」攝取是不夠的 -- 根據美國全國食品消耗調查,每日由飲食攝取的平均葉酸量只有 0.15-0.2 mg。而且雖然不少食物含有天然葉酸,但天然葉酸的人體可用性約只有合成補充品的一半,這是因為天然葉酸可高達 90% 是大分子聚合物,但人體的小腸卻不能吸收,必需要用酉每將其切成像合成葉酸補充品的單一葉酸小分子,才能被小腸吸收。同時,科學研究證實的葉酸有效量是指合成的葉酸補充品 0.4-0.8 mg 加上每日飲食提供的 0.15-0.2 mg。

另一個「服用時間」關鍵,則是科學研究顯示,只有在懷孕期最初三個月補充含葉酸 0.4-0.8 mg 和含鋅 15-20 mg 的綜合維他命才有顯著功效。

然而,很多懷孕都不是預期計畫的,或是懷孕一段時間才發現。懷孕是如此的不可預測,而要葉酸含鋅發揮功能的服用時間是如此的關鍵,所以美國的疾病控制預防中心 (CDC,腸病毒時曾派人至台灣協助) 和其他重要社團組織都大力建議所有生育年齡女性每日要服用含葉酸 0.4-0.8 mg 和含鋅 15-20 mg 的綜合維他命。

設定未來程式的剝拿食 (Bonus)

每日用葉酸和鋅來設定寶寶的未來程式其實還有很多很重要的好處。葉酸還可預防子宮頸癌喝酒女性的乳癌、停經後女性的乳癌、結腸息肉、結腸癌、唐氏症,及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中風。而鋅則還可增強免疫力,改善腹瀉和成人感冒,促進身體發育、生殖器官發育、傷口復原、膠原質製造、蛋白質代謝和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謝、和 DNA 複製,維持血液維他命 E 含量正常,保護肝免於化學破壞;鋅也是正常的味覺、嗅覺和前列腺功能,及體內幫助細胞分裂、成長和修護的酵素所必需。

美國的鋅每日建議用量在表四。除懷孕期外,哺乳期和嬰兒也要特別攝取足夠的鋅以維持發育正常,而母乳則是嬰兒的鋅最好來源。表五是一些食物的鋅含量。雖然植物也含不少鋅,但卻不是好來源,因植物的植酸鹽、纖維及木質素會和鋅結合而阻礙鋅的吸收。牛奶裡的高量酪蛋白和鈣也會降低鋅的吸收 (母乳不會)。純素食、腹瀉、肝硬化、腎病、糖尿病、酒精、流汗 (如長距離運動) 等會造成鋅缺乏。過量的鋅會引起嘔吐、腹瀉、腎損壞、銅和鐵缺乏及其所引起的貧血。

 

 

表四:美國的鋅每日建議用量 (毫克 mg)

族群 每日建議量, 毫克 (mg)
出生~一歲  5
1~10歲 10
10歲以上男性 15
10歲以上女性 12
孕婦 15
笫1~6月哺乳期 19
笫7~12月哺乳期 16

 

 


表五:每 100 公克食物的鋅含量 (毫克 mg)

食物,每 100 公克 (g) 鋅含量, 毫克 (mg)
熟牛肉 5 5
熟羊肉 5 5
熟家禽 (如雞、鴨、鵝)肉 4
熟豬肉  3
熟火雞黑肉 (即腿肉) 4
熟火雞白肉 (即胸肉) 2
熟蛤 3
熟龍蝦 3
熟蝦 2
乳酪 3
向日葵籽 5
杏仁核果 5
花生 3
裸麥 4
大麥 (煮過) 3
豆類 2
糙米 2
白米 1

 


設定未來程式可加料

此外,寶寶的未來程式還可加入魚肉海產及飽和脂肪酸來設定。希臘雅典大學的配吹斗 (E Petridou)等人在 1998 年 12 月兒童照顧與健康發育期刊 (Child Care Health Dev) 對 368 名女性研究,發現食物的肉類、魚類和海產類可增加出生體重。而至於產生熱量的養分中,單元未飽和脂肪酸可增加出生體重。

未來程式父親要照顧

母親可以在懷胎時就設定好子女以後成人的健康,真是世界上最偉大厲害的程式設計員,連微軟的總裁比爾蓋茲都望麈莫及。所以母親懷胎時,做父親的可要特別照顧幫忙設定好子女的未來程式。

 

(Written on 05/29/1999.)

 

© Copyright 1999-2002 DEENG-LIH HUANG. All rights reserved. 

 

Posted on 01/25/2002.

 

相關文獻:

  1. 寶寶愈重 成人後愈不健康?

  2. 健康太空船-5:重量級寶寶不健康?

  3. 健康太空船-7:寶寶出生體重輕,成人後易罹患糖尿病 如何設定寶寶未來程式?

Disclaimer: 本文版權為作者所有。文章內容是作者的責任,本網站或健康族股份有限公司和文章內容無關聯並對文章內容不負責任。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author.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author. This web site or Health Family Corporation have no correlation with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have no responsibility over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邀稿

 

| 首頁 | 簡介 | 常見問題 | 健康資訊 | 產品 | 訂購 | 連絡我們 |

© 2001-2002 健康族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所有資訊僅打算供一般知識參考,並不打算診斷、治療、治癒或防止任何疾病或取代任何醫療指示。有任何健康問題,請一定要儘速求醫。要開始一個新的健康療法時,請一定要先咨詢健康醫療專業人員。
© 2001-2002 HEALTH FAMIL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information is intended for reference of general knowledge only and is not intended to diagnose, treat, cure or prevent any disease or to substitute for a medical advice. Please make sure to seek prompt medical care for any specific health problems. Please make sure to consult a health medical professional before starting a new fitness regimen.